企业资质
   联系热线
 
   千山万水  


乙末羊年春节秦晋游

 
新闻来源:四川锦华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  加入时间:2015-03-23  点击数:1834      
 

    在春天的召唤下,为了纪念八十寿诞,我们与三位八十岁老人于乙末羊年来临之际,拉开了秦晋自驾之旅。

    大年初二的上午十点从成都出发,经过绵阳、宁强、汉中,翻过秦岭,我们于当晚到达了陕西咸阳所属的兴平市。

    一路上的田园风光,特别是四川境内黄灿灿的油菜花,生机勃勃的景象,让旅途一下子就丰富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     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 可能是因为往北走吧,一路上汽车很少,完全没有大假的拥堵,倒是十分的清静。

     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     

       在落日余晖中,翻过秦岭隧道群,进入了陕西境,又一鼓作气,于晚上十点夜宿咸阳兴平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整,头天的疲惫一扫而光,初三一早,驱车前往兴平近郊的唐杨贵妃墓。  

    位于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坡西侧的杨贵妃墓其实只是杨贵妃的衣冠冢,整座墓冢呈半球形,用青砖包砌。历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有关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,又以其“古冢留香,诗碑放彩”的独特魅力使杨贵妃墓驰名海内外,墓冢周围雕刻有历代文人雅士的题咏。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 园内的“唐代妇女生活展”,通过唐代丧葬礼俗遗物,展现了唐代女性生活的部分情景。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 墓葬两侧清代风格的碑廊,陈列着唐以后达官贵人、文人雅士题写的珍贵诗词,不仅有唐僖宗、李商隐、贾岛等唐代著名人物的作品,又有近代林则徐、赵长龄、于右任等的题咏,这些珍贵的碑刻字体各异,风格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

    走到后园,高5.8米的汉白玉贵妃雕像耸立在眼前,那含情脉脉的神态,侧首西望,仿佛时光倒流,回到千年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生于斯的杨贵妃,生前纵有先子后父的万般宠爱,最后也落得在马嵬坡被赐上吊自杀葬于此的结局。驻足墓前,浮想联翩,珍惜现在的美好,好好的活在当下!

    从贵妃墓出来,因导航失误,误入歧途,走入了乡间小道,没想到却有意外的收获,巧遇武功灵官寺。灵官寺虽小,但建筑的结构和工匠的技艺却很精湛,刚修葺一新,焕发出新的容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 

    

     充满神秘和灵验色彩、约有1700多年历史的法门寺位于炎帝故里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,始建于东汉末年,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“世界第九大奇迹”。有“关中塔庙始祖”之称,被誉为皇家寺庙,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。地宫出土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、铜浮屠、八重宝函、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,为世界寺庙之最。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,因塔而建寺,建筑极为壮观。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

    初四登高,前往陕西韩城拜谒司马迁。

    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和旧历数家司马迁,于西晋永嘉4年在他的故乡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山上,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,建成了气势雄伟、景致独特的司马迁祠墓。建筑自坡下至顶端,依崖就势,层递而上。登其巅,可东望滔滔黄河,西眺巍巍梁山,南瞰古魏长城,北观芝水长流,整个建筑山环水抱,气象万千。太史祠墓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,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实物史料。

   

    用青铜铸造高12米的塑像,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司马迁的追忆和崇敬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拾级而上,高入云端的建筑,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业绩而仰止。

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在司马迁祠院的后面,苍松掩映着司马迁的墓茔,这座形状极似蒙古包的八卦墓,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敕命修建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 从公元310年建祠开始,1700多年以来慕其高风亮节和无量功德的拜谒者不计其数。自1985年起,有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此瞻仰;2008年起,每年一度盛大的民间公祭活动,表达了海内外各届人士的缅怀和追思之情;无数名人雅士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,用心灵与这位千秋太史公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和对话,表达了我们对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忍辱成就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无与伦比的崇敬与仰慕,这样的情愫并且会代代相传,绵延不绝。

    从司马迁祠出来,我们直奔韩城县城。韩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,城内古迹比比皆是,坐落在东北角建于明朝的国家级文物城隍庙独具特色,整个建筑形制古仆,塑像生动,做工精美,充分体现了当地民国初期的建筑特征。我们到达时是下午六点,已经闭馆,只好在门口望壁兴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园内还建有龙门谒司马、史圣济世经、铁笔写春秋、司马迁后裔生活风俗画卷等纪念馆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 游览了韩城后,我们赶到了山西的万荣,当晚住宿在此。第二天是初五,一早起来吃完早餐,来到了城内的东岳庙,观赏庙内的中华第一木楼--飞云楼。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,高23米,全楼斗拱密布,玲珑精巧,与应县木塔并称为“南楼北塔”。楼外观三层,轮廓多变,结构奇特,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丰富的立面构图。虽体量不大,但有四层屋檐、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、32个屋角,楼木面不髹漆,通体显现木材本色。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因在维修,没能进入其中,只能外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  

   

    匆匆外观了飞云楼,我们赶往距离万荣西南40公里处的庙前村。

    提到华夏儿女的祖先,你会想到谁呢?来到这里之前,万万没想到是后土圣母。后土圣母是中华的始祖,是汉族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,总司土地之神。位于山西万荣的后土祠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(地母)的祠庙,从汉代开始就供奉着后土圣母。后土祠代表中国祭祀建筑的最高等级,不仅是海内祠庙之冠,更是北京天坛之源。在天坛之前,一直是帝王将相朝拜之所,自汉武帝起,先后有9位皇帝24次亲临祭拜。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,蕴含着一个农耕民族对土地的深厚感情,已越来越显现出深邃的历史文化风韵和神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 

   

   

 后土祠内供奉的神态安然自若的后土娘娘塑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祠内的歌舞楼,为国内所独有,涵盖了儒、释、道三种文化,体现了土生万物生三教的思想。

   

   

因汉武帝之“秋风辞”而建在祠内北面的秋风楼,看五湖四海入黄河,感天南地北之秋风。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。

    

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

     

皇天后土,天地人和。后土福佑,国和家兴。面对华夏的祖先,屈膝深深一拜,愿国泰民安,万物昌盛!

 

 

【关闭】
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版权所有:四川锦华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    联系电话:2055008
蜀ICP备12015309号 四川锦华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